陈师曾(1876—1923),又名衡恪,号朽道人、槐堂,江西义宁(今江西省修水县)人,生于湖南凤凰,湖南巡抚陈宝箴孙,陈三立(陈散原)长子,陈寅恪之兄。曾留学日本,攻读博物学。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,1913年到北京,历任北京各大学教授。善诗文、书法,尤长于绘画、篆刻。其山水画注重师法造化,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;写意花鸟画画风雄厚爽健,富有情趣;人物画以意笔勾描,注重神韵,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;风俗画多描绘底层人物。著有《中国绘画史》、《中国文人画之研究》、《染苍室印存》等。
顿立夫(1906—1987)原名群,字立夫,又字历夫,晚号惬叟.男,汉族,河北涿县人.早年失怙,随母至北京做工补济家庭.18岁到王褆家拉包月"黄包车",仰慕王氏印艺余暇即刻苦研习篆书与治印,勤奋笃厚,为王氏所器重,收为入室弟子.治印师事王褆,又受陈巨来等人影响,喜作细圆朱文,细字银丝,秀丽清新.后又私淑黄士陵,追求平正光洁的刀法,晚年则潜心于赵之谦.印作结字自然,古雅博大,装饰感强,富有个性.印集有《顿立夫治印初集》,《顿立夫篆刻续集》,《顿立夫印谱》等.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理事,西泠印社社员. 燕人顿立夫先生,出身苦贫,尚有天机,自学篆刻数年,尝为王福厂杂役,洒扫之余,见废纸笥中福厂印稿,悉数珍藏,剪贴作一大册,闲时检读,推敲点画,如是数年,福厂不察。某日,福厂刻一印,不甚符意,拟磨去重镌,立夫在旁作语:“老师此作甚佳,或可存之。”福厂惊问:“汝亦解治印?”立夫遂出所集福厂废稿并平日临习之作请益。福厂感其勤奋,遂收归门下,不数年,艺业大进。 大千与立夫早有交往,1939年作《松荫高士图》为赠,题款云:“立夫为予治印十数方,直追元人,明秀当令文、何失色也。”其推许如此。大千去国后,尚有函求立夫印作,见荣宝斋《顿立夫治印》初集。 立夫一生立志甚高,尝谓“刻不惊人死不休”,又云:“刻印之道,在于能学敢变,不师古人不足以言刻,泥守古人成法,亦步亦趋亦不足以言印,能入能出,有常有变,方为大家。”见解虽好,惜乎学养不深,朱白印文仅能平正老实而已 论述: 《顿立夫治印初集》,《顿立夫篆刻续集》,《顿立夫印谱》
评论